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,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云南昆明;Yunnan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, School of Life Sciences, Yunnan University, Kunming, Yunnan, China.
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现状与优势
(一)微生物所的现状
微生物所成立于1979年,集微生物资源收集、整理、保护(保藏)、(基础与应用基础)研究及开发利用为一体。成立初期为云南省科委直属科研单位,由云南大学负责管理;1989年,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由云南大学对微生物所实行包括党、政、业务的全面管理,省科委负责微生物所的宏观指导和监督;1997年6月,省编委发文将微生物所机构、编制与人员划归云南大学管理;2009年9月,省财政厅、省科技厅发文将微生物所经费预算与财务关系划转云南大学。由此微生物所全面纳入云南大学管理,成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下属教学科研机构,至2016年6月,微生物所所长由生命科学院院兼任。2016年7月,云南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,由微生物所遴选出的唐蜀昆老师任微生物所所长。目前,微生物所仍保留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资格。
现有在职职工28人,其中正高5人(17.9%)、副高10人(35.7%)、中职11人(39.3%)、其他职称2人(7.1%)。全所职工中17人具有博士学位(60.7%),博导2人(7.1%)、硕导11人(39.3%),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名(17.9%)。
微生物所建有3个平台(微生物生态与系统学研究平台、微生物代谢产物提取与评价平台、药用植物微生物转化平台)5个研究方向(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、微生物系统学与进化、微生物代谢产物化学与代谢组学、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、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)。拥有云南省教育厅“云南省高校放线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”,云南省科技厅 “云南省放线菌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”及“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”。是“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”、“西南微生物多样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、“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微生物库”和云南大学微生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重要参建单位。是WFCC认可的微生物保藏机构。
多年来,主持完成NSFC-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、“973”子课题、“973”计划前期、“863”子课题、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、“国家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、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、美国国际研究和教育伙伴计划腾冲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余项。
多年来,发表SCI论文600余篇,一直以来是云南大学的科研成果贡献最多的机构之一,出版专著10余部,获授权专利50余项,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。
(二) 科研优势
1、 微生物资源,尤其是放线菌资源
我所微生物资源学与系统学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,放线菌资源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(1)先进的研究平台
微生物所拥有近2000万的主要用于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科研仪器设备;是国内最早建立完整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技术与方法的科研机构之一。
(2)高影响力论文及学者
2篇论文入选ESI 全球1%,2名教师2014-1016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;1人荣获世界微生物分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斯克尔曼分类学奖(国内首次)。
(3)高影响力科研奖励和专著
三次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1999,2004,2008);参编国际原核生物分类学经典专著《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(第二版)》国内学者人数最多的科研机构(占国内参编人数的4/8)。
(4)连续多年发表新物种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
30多年来,微生物所发现、命名并有效发表微生物新纲1个、新目2个、新亚目3个、新科9个、新属42个、新种360多个。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发表微生物新物种数量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。
2001-2010年IJSEM 发表放线菌新物种情况统计
| 国际 | 我国 | 本所 | 本所/国内 | 本所/国际 |
新科 新属 新种 | 15 102 860 | 8 20 189 | 8 16 83 | 100% 80% 43.9% | 53.3% 15.7 % 9.7 % |
(5)是国内收集保藏放线菌物种资源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
收集保藏了微生物菌种资源3万余株(放线菌菌种资源2万余株),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物2万余份。其中,农药活性菌近2000株:抗病菌1000多株、杀虫菌400多株、杀草菌200多株;医药活性菌1400多株:抗肿瘤菌近1000株、NO合成酶抑制活性菌10多株、乙酰胆碱抑制活性菌10多株、抗氧化物质活性菌100多株、大环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近400株;分离到纯化合物250余个,其中70余个新化合物。
2、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
微生物所一直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,积极服务云南社会和经济建设。万象义等有关竹红菌素的研究,首先实现了竹红菌素在食品、医药等领域广泛使用;虫草粉产品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批文,年均销售额100万元;福贝菌已获得生产许可,并在多个领域推广实施;与云南神宇新能源公司合作生产小桐子生物饲料和生物菌肥; “无霉火腿发酵制作”成功转让,并获国家发明奖、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、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、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;“一种提高灯盏花素含量的灯盏花栽培方法”2016年以20万转让给云南易思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目前,已与大益集团共建研发中心;与香格里拉东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虫草产品开发,并上市销售;依托藻井泉香公司共建红球藻专家工作站已获批;是云南省特色调味品(腐乳)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和顾问专家。